就算是加了墊片,還是有可能生鏽
就算是加了墊片,還是有可能生鏽
Scubapro 原廠的MK25 EVO一級頭維修程序中第9點提到(2015版):警告:請勿將任何墊片 P/N 01.060.219 放置在閥座固定器的肩部下方來調整中壓(inter stage pressure)。如果調整螺絲完全鬆脫且中壓仍然較低,請打開第一級頭,並在彈簧和軸套(Bushing)之間放置一個或多個墊片 P/N 01.060.219。請勿堆疊超過3 個墊圈。 (參見組裝程序第 10 段)
MK25 EVO - Schematics (2015)
2015年版本的MK25 EVO 結構圖
編號17 (料號01.060.219)的墊片,是有其指定的位置的,如果不夠,最多可以加到3片。
MK25 鈦版的,與MK25 EVO 還是有些不同。
有人在問,MK25的大彈簧墊片的用途何在?
我直接說結論:MK25 舊版的墊片是用來阻隔主彈簧(鋼)與一級頭本體(黃銅鍍鉻)的直接磨擦,避免長期磨損之後加速接觸點生鏽。但是MK25有很多版本,不能一概而論。雖然墊片也會影響中壓,但 MK25 另有「調整中壓」的設計,所以「調整中壓」不是墊片主要的功能。
首先你要知道的是,MK25 的首版,是2001年上市,之後有多次的小改版。
接著,2014年,MK25 EVO 首賣,之後的10年間,又有多次小改版。
這些版本有關墊片的部分,材質、顏色、大小都略有不同。
目前最新版本的MK25 EVO 是有墊片的。這是一個不知為何的設計。
因為MK25 EVO 在彈簧上端,有一個 軸套(Bushing)(編號42),這是塑料材質,照理來說是不會有磨擦的問題,但他還是附上了一個墊片 WASHER (編號17),這個墊片,在我看來,沒有什麼意義,除非是為了 「已經大量在庫的(已預壓)彈簧」。又或者,預先提供0.3mm的墊片,就是可以讓此未來彈簧多0.3mm的「彈性疲乏」空間,同時也讓 「中壓可調整機構」多了0.3mm的可用行程。
另一端,活塞端,也是有一個軸套(Bushing)(編號28),其本身是就是複合材質,主彈簧接觸面是塑鋼;當然也更沒有直接磨擦加速生鏽的問題。
那這個墊片到底幹嘛用的?
在回答這個回問題之前,首先要知道這個墊片,本來到底是幹嘛用的。
1.阻隔彈簧(鋼)與一級頭本體(黃銅鍍鉻)的直接磨擦,避免長期磨損之後接觸點生鏽。
2.增加(減少)彈簧的壓力,用以調整中壓。
要想知道原理,我們就不能只看MK25,可以看看前代,以MK20的設計理念來看,就很清楚的知道了。在MK20,墊片就是以上的2種用途,兼顧。
MK20與MK25的氣體力學設計是完全相同的,所以我說這2個型號的零件,90~100%通用(看版本)。
MK25在頂端多了 「中壓可調整機構」。這個設計,是MK25 vs MK20 最大的不同(先不論外觀套件)。我說實話,這就是個傷害智商的東西。因為有「它」,你也用不到,會用的是保養技師。如果沒有「它」,對技師來說,就是加減個墊片的事,也沒什麼影響,反正你還是用不到。
拉回話題,MK25 EVO既然已經有「中壓可調整機構」,又有上下塑鋼材質軸套(Bushing)可避免磨損,那墊片到底幹嘛?
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「脆弱設計」。畢竟,墊片是最便宜的零件,與其讓它有可能直接破壞軸套(Bushing),不如多一個墊片 WASHER,避免正常使用中造成其他更貴零件的損耗,這是猜測的,因為在我看來根本不需要這個墊片。
你還需要知道的是,彈簧一定會有「彈性疲乏」,這是起始曲線後,隨著時間,趨近於平行時間軸的特性,因此,潛水裝備大廠的彈簧,都是經過1年以上「預壓」的程序,以最大幅度減少初始期「較顯著」的「彈性疲乏」。
接著一提的是,「中壓可調整機構」的行程。
在一般橫隔膜式的一級頭的,「中壓調整大螺絲」的調整行程可達10mm以上。這表示,中壓可調整範圍至少在0~15 bar之間,所以可以應付更大範圍的「彈性疲乏」情況;但MK25的「中壓可調整機構」的行程約只有2mm 。這表示MK25的中壓可調範圍最多只有在 正負 2 bar之間,如果彈簧「彈性疲乏」的情況超過這個「可調範圍」,那就必須增靠墊片來輔助了(如2015年版原廠維護手冊第9點)。要注意的是,說明9是說不可以在一級頭高壓座上蓋 (seat retainer) 的下方,以增置墊片的方式來調整中壓,但其實設計上還是有一個墊片(編號1),用來防鬆及保護對鎖件表面,避免金屬直接磨擦的,這個不能省略掉。之所以特別以紅字標記,就是怕天兵技師 / 教練,以為可以在那邊加減墊片來調整中壓,因為墊片規格是相同的(只有厚度不同,因此料號也不同)。
看到這裡,您應該對這些墊片有所瞭解了。
知道了原理,會發現,有裝沒裝,也許有一些影響,但也許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。